寻寻觅蜜
带你揭开蜂蜜的秘密
作为我们的日常“爱用品”,蜂蜜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,都是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,也是唯一具有甜味的物质。早在远古时期,人们就学会了从树洞、岩穴中寻找蜂巢、掠食蜂蜜,甚至在四千年前,我国殷商甲骨文中还出现过有关蜂蜜的文字记载。本期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解读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》(GB-)。
标准范围
本标准适用于蜂蜜,不适用于蜂蜜制品。
蜂蜜定义
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、分泌物或蜜露,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,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。
蜜源要求
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、分泌物或蜜露应安全无毒,不得来源于雷公藤、博落回、狼毒等有毒蜜源植物。
提示:大家选购蜂蜜时,一定通过正规可靠渠道,选择合格的商家购买。
感官要求
(1)观(外观、色泽和状态):依蜜源品种不同,从水白色(近无色)至深色(暗褐色);
(2)闻、尝(气味、滋味):具有特有的气味和滋味,无异嗅,无异味;
(3)状态:常温下呈粘稠流体状,或部分及全部结晶;
(4)杂质:不得含有蜜蜂肢体、幼虫、蜡屑及正常视力可见杂质(含蜡屑巢蜜除外)。
提示:蜜源植物不同,蜂蜜的色泽、气味的差异还是很大的,所以不能仅从色泽、气味来评判蜂蜜的优劣真假。
理化指标
污染物限量
应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(GB-)的规定。对蜂蜜中的污染物限量,GB仅规定了:铅(Pb)≤1.0mg/kg。
兽药残留限量和农药残留限量
兽药残留限量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。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》(GB-)及相关规定。
微生物限量
微生物的限量应符合下表规定:
提示:此标准增加了嗜渗酵母的计数要求,蜂蜜含水量在10%以下时,嗜渗酵母就停止生长繁殖,处于静止状态,未经蜜蜂充分酿制成熟的蜂蜜、半结晶的蜂蜜,或者贮存的蜂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稀释,其含水量超过20%时,其中存在的嗜渗酵母就会大量繁殖,产生二氧化碳和泡沫,溢出容器。
供稿:冯依恬
原标题: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系列六
寻寻觅蜜,带你揭开蜂蜜的秘密》